mobile48365365 > 知讯广场 > 人物春秋

何云:墨舞太行吐血花
2018年02月27日 14:01  来源:《学习日报》

  何云,抗日烈士,华北《新华日报》创始人之一,是我党在华北敌后新闻、文化战线上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新闻工作者、杰出的国际新闻评论家。1938年8月受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示,奔赴华北敌后创办继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解放日报》、武汉《新华日报》之后的第三份红色报刊——华北《新华日报》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华北《新华日报》从1939年元旦创刊,到1943年9月9日停刊,846期的报纸,在何云等人的领导下,就像846发炮弹,炸响在华北敌后的上空,“成为中国独立与自由民族解放战争的光荣旗帜!”

  擎起华北新闻、文化大旗 

  何云,原名朱士翘,1905年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一个书香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辞别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2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民族解放大同盟”编辑《中国论坛》杂志。曾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全面抗战后得到党组织营救出狱。1938年8月,受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委派,何云前往华北敌后创建《新华日报》华北版,受到朱德的热烈欢迎。

  华北《新华日报》于1939年元旦在山西省沁县后沟村创刊发行。这是一个值得被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的光辉日子。它是中共北方局机关报,何云任该报社总编辑兼社长。它的创刊,架起一座中国共产党与华北一万万同胞沟通的桥梁,成为党中央在华北敌后的“喉舌”“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新闻、思想文化教育运动的核心和组织者,成为全国大报在敌后出版发行地方版的创举。从此,它擎起华北敌后抗战的新闻、文化大旗,肩负起党赋予它反映抗战、组织抗战、指导抗战、推动抗战的历史重任,在太行山巅吹响了对侵略者战斗的号角。华北《新华日报》是按照大报规格创办的,隔日刊,月发行3万份。

  何云常说:“忠诚于事业才能忘我,忠诚于国家才能尽责,忠诚于人民才能献身。”同志们常常看到何云那间简陋的办公兼卧室的小屋的窗棂纸上,瘦弱的身躯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在震颤。即使这样,他那只在监狱里受过酷刑的右手依然在快速书写着一篇篇精彩的国际时评。他还要亲自看报纸的大样,然后再将4个版面的稿件全部改完,使报纸大样不出差错地被送往印刷厂排版印刷。

  原华北《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陈克寒这样评价何云:“你为报馆事业而费尽了心血,把自己的精神和血液一点一滴地融化在报纸上,贯注到全馆每个人身上。”到1939年4月3日,数十个新华“蓓蕾”在华北绽放,近60种地方报纸在敌后诞生;不仅凸显出山西晋东南新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反映出报纸在华北敌后的巨大影响力。

  向世界发出时代呐喊 

  1939年1月7日,何云亲自撰写的社论《论华北战局》,向一万万华北人民发出警钟:日寇回师华北的大扫荡,来势凶猛。不仅想要妄图一举扑灭华北的抗日烈火,还想摧毁华北《新华日报》。侵略者为什么如此害怕它呢?这是因为它投出去的匕首好似与敌战斗的一把犀利的武器,打痛了他们;汉奸害怕它,是因为它投出去的标枪刺中了假抗战真卖国的要害;投机者害怕它,是因为它用利剑斩断了一切有碍于团结抗日的言行。于是,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投降、妥协、分裂是它呐喊的主强音。

  1940年10月,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报复袭扰后,将报社撤退时埋藏在老百姓菜地里的一台印刷机挖出并烧毁,这引起东京《朝日新闻》的极大兴趣。它亲自赤膊上阵夸大战绩,大肆宣扬华北《新华日报》被他们消灭了。然而没多久,在何云等人的努力下报纸就按时飞到了美国纽约《今日中国》杂志社,也摆放在了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办公桌上。

  报纸指挥者的理想是远大的,涉及的内容之广,让人钦佩他的胆量和气魄,这引来国际友人的称赞和惊奇。当年美国路透社报道说:“现在就是在中国最遥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这张报纸。”这也反映出报纸的另一个强大的作用:对外宣传。仅1939年五六两月间,何云亲笔撰写了《粉碎敌寇的新阴谋》等4篇国际性评论文章。报纸创刊后的第一个月,就发表了15条来自苏联远东首府伯力广播电台的消息。从报纸发表的众多有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评论文章来看,报纸已将自己与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报人碧血染清漳 

  华北《新华日报》创刊以来,敌人企图用“围剿”来限制它的活动,何云就创造性地组织战时新闻游击队,背起报馆与敌周旋在太行山的沟壑山涧中,在游击战的流动中出版报纸。敌人企图用“囚笼政策”阻断报纸与根据地人民之间的联系,瓦解、瘫痪华北人民抗战的信心,何云就组织起纵横阡陌、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站,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党的声音。敌人企图用“围困”来封杀报纸的声音,何云就架起电台,及时收听延安新华总社和党中央的声音,然后用电波飞传敌后各个《新华日报》战时版。敌人企图用“治安肃正”使沦陷区人民处在被“奴化”的黑暗统治下,何云就编印了45万册社会科学、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学校用书,还有发往各敌占区的5000万份红色传单和抗日政府对敌的战斗檄文,将笼罩在人民心头上的黑暗驱除扫净。报社还联系和培养了华北敌后几千名工农兵通讯员,不仅给报社输送了新的血液,也播种下抗战必胜的希望。敌人企图用“铁壁合围”彻底摧毁它,到1942年5月,它不仅没有垮掉,而且报纸由隔日刊改为日刊,4个版扩大为6个版,人员由创刊时的几十人扩大到拥有600多人的生力军。

  华北《新华日报》在华北敌后顽强地生存着,蓬勃地发展着,迅速地壮大着。在党报委员会集体智慧的努力下,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以它的威力使这面新闻、文化战旗高高飘扬在太行山之巅。

  1942年5月19日,何云和他的46位战友在辽县(今左权县)的十字岭上被日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可称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壮的一页。(赵建荣)

  • 附件:  

相关信息
mobile48365365